Signal 草案 (opens in a new tab)
给 JavaScript 加入原生 signal(很多 UI 框架已经自己实现了,vue、preact、solidjs、...)
stage0,指日可待
又一 css 框架 bluma (opens in a new tab)
...有机会再尝试吧
我们的电脑是从哪里获取到时间的? (opens in a new tab)
来自一个 talk,做一些小结
NTP (opens in a new tab)(Network Time Protocol)旨在将所有参与的计算机同步到协调世界时 (UTC) 的几毫秒内。
电脑通过 NTP 服务,NTP 服务也是有级联关系的,最顶层(root)来自一些 reference clocks,实际上本质大多是 GPS 接收器,他们的信号源来自 Schriever Space Force Base(在 Colorado 的一个基地)
里面是有时钟 US Naval Observatory Alternate Master Clock (atomic clocks、caesium beam clocks、hydrogen masers)
BIPM determine what is UTC
...
heptabase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opens in a new tab)
结合 mindmap、notion,结构化知识、非结构化组织的形式非常符合自己对大脑管理的想象,不过要收费
计算机领域的三个重要思想:抽象、分层、高阶 (opens in a new tab)
内容挺有意思的
抽象、分层、高阶 都是一种重要的心智活动
分层:提出了表面的接口/协议和深入的实现细节的差别,在良好实现的分层机制中,对于某一层的实现者而言,下一层的绝大部分是不需关心的。
Hyrum’s Law: 只要一个 API 有足够的用户,那么无论你在接口契约中承诺什么,你的系统的所有可观测行为都会被某个用户所依赖。(With a sufficient number of users of an API, it does not matter what you promise in the contract: all observable behaviors of your system will be depended on by somebody.)
也就是意味着当用户逐渐增多,总有一个时候,输入会足够特殊、场景足够复杂,我们会依赖接口之外的可观测行为。这个时候,层对我们而言已经毫无意义:我们依赖的早已不是层创设出的接口 / 契约,而是层的实现细节本身。
确实,很多时候,一个函数的入参逐渐膨胀,抽象/分层变得毫无意义。
还是“没有银弹”
高阶:“高阶函数”、“高阶组件”,更加抽象了,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很好的方法论层面上的指导意义
“二村映射 Futamura projections”:解释器(比如 python 的解释器),接受的是源代码和输入,把解释器堪称一个函数,并且将它 currify,先给定源代码,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处理剩下参数的高阶函数”,这一过程称作 部分求值 partial evaluate,而执行这一过程的程序我们称作 部分求值器 partial evaluator。部分求值器作用于一个程序和它的一些参数,输出一个该程序对于这组参数 “特化” 后的新的程序。这里的 “一个程序” 我们称作 源程序 source program,“新的程序” 我们称作 残差程序 residual program。
可以将这一思路和语言虚拟机联系了起来:众所周知,实现编译器通常比实现解释器难得多,那我们能不能弄一个本质其实是一个部分求值器的语言虚拟机,在这个虚拟机上实现一门新的语言只需要编写一个解释器就行了,而语言虚拟机会调用它的部分求值器自动帮我生成对应的、更加高效的 “编译器” 呢?
PyPy 就是这样一个思路实现的 python 解释器
currify,高阶,思想...慢慢理解和实践看看吧
ESLint 原理解析 (opens in a new tab)
21 年的文章,不知道现在的架构应该也如此?
写的比较清晰:
- 确定 parser,可以自定义 parser
- parse source code
- 对 rule 进行检查,得到 lint problem,哪一行、哪一列、错误、如何修复
- 自动 fix:字符串替换
- preprocess、postprocess 生命周期
- 通过 comment directives 过滤(比如
/* eslint-disable */
)同时还有 cli 的部分
what is D3 (opens in a new tab)
非常出名的数据可视化的 js 库,收录这篇介绍是因为看到了很多有意思/不认识的英文词汇。。
slingshotted the field into growth, diversification and creativity that has been unprecedented
bespoke visualization
有机会体验下
calendar macos dato 的平替 (opens in a new tab)
不过更新了下 dato (opens in a new tab),发现还是很香,还是用 dato 吧哈哈
Ideal PR is 50 lines long (opens in a new tab)
一个 PR 理想的改动量是 50 行,基于数据实验分析出的,文章也给了数据来源(github 的 pr)
摘录下结论:
- 50 行比 250 行的 PR 的合入速度快 40%
- 少 15% 被 revert 的几率
- 多 40% 的评论数
biome 前端 rust 工具链新星 (opens in a new tab)
高性能前端工具链,mark 一下,有机会体验下
【好文】Prompt 该怎么写 (opens in a new tab)
非常不错的一片教如何写 prompt 的一篇文章,收藏下
文章最后的话很有共鸣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Prompt 这个东西,就是日常表达能力的一个映射。日常中跟人沟通能力很强的人,其实不知道这些技巧,一样能跟大模型协同的很好。”
walk through million.js (opens in a new tab)
在 2023 Q3 看过 million js,再来深入了解下,思路还是不错的
同时作者也提供了 hundred (opens in a new tab) 作为框架的学习素材/POC
在这篇 behind the block (opens in a new tab) 中能看出,million 的 block 是一个 HOC,会接管 React Component 中真正渲染 dom 的过程(而不是做一个兼容组件,类似 preact,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跟进 React 更新的一些新 feature)
跟着 bundred 走了一边实现,还是非常妙的,实现了 block 创建的基本流程,妙的是通过 Proxy 收集了 ReactComponent 的动态变量。同样去看了下源码,实现的还是比较复杂的,要考虑很多场景
另外重要的是编译期间,需要将 block 被作用的 React 组件进行转换,例如:
(同样解释了我对组件内部的 state 处理的疑问)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import { block } from "million/react"; export const Counter = block(() => { 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0); return ( <div> count: {count} <button onClick={() => setCount((v) => v + 1)}>+</button>{" "} </div> ); });
转化为(大致)
import { block as _block$ } from "million/react";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const _anonymous$2 = () => { 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0); const _2 = () => setCount((v) => v + 1); return <_puppet$ count={count} _2={_2} />; }; const _puppet$ = /*million:transform*/ _block$( ({ count, _2 }) => { return ( <div> count: {count} <button onClick={_2}>+</button> </div> ); }, { svg: false, shouldUpdate: (a, b) => a?.a !== b?.a || a?._2, } ); export const Counter = _anonymous$2;
block 的具体实现,参考源码 (opens in a new tab)
【好文】React 技术揭秘 (opens in a new tab)
2024 年了,你还在学习 React 吗?
这篇 React 架构原理教程(fiber),应该是目前我读到过比较好的中文教程了,循序渐进
希望是最后一次学 React!XD
不过最后几章节作者貌似不更新了,看了 github 的 issue 发现作者去写 React 的书和课程了。。
Tailwind CSS 颜色生成器 (opens in a new tab)
不错,但是很多功能貌似要登录并升级到 pro 用户。。是在提不起氪金的兴趣
还有 figma 插件
radash 现代版的 lodash (opens in a new tab)
TypeScript 编写(github (opens in a new tab))
一些 lodash 没有的 feature:
try
、select
、defer
、objectify
Radash does not provide
_.map
or_.filter
functions. They were helpful before optional chaining and nullish coalescing. Now, there really isn’t a need.来自 TypeScript 社区的一些价值观:deterministic is good, polymorphic is bad, strong types are everything.
多态性:比如
lodash.map
是可以同时接受 array 和 object 的。。。
Pragmatic Drag And Drop (opens in a new tab)
From Atlassian (opens in a new tab) by Jira
各种前端技术栈都适用的 Drag and Drop
shadcn/ui 是如何 add 组件的 (opens in a new tab)
时隔一年再去看了下 shadcn。。
在执行
npx shadcn-ui@latest add button
为项目增加 button 组件代码的过程中,内部操作已经发生了改变:源码直接写在 doc 中 → 打包在 doc 项目看了下 cli 的
add
方法,也是挺有意思的,大概步骤是:
- 读取
config.json
获得配置- 拉 registy (opens in a new tab)(存储组件信息的列表)
- 拉需要下载的组件的数据(tree 结构,因为组件可能依赖其他 shadcn 组件),例如 button.json (opens in a new tab)
- 获取项目信息(tsconfig,目录)
- 转码(用了
ts-morph
、babel),源码的路径引用正确、css 变量、tailwind 等(为了匹配当前项目)- 写入到本地文件
- 安装组件所需要的其他第三方依赖库(用的是 antfu 的
ni
来确定用什么包管理器 哈哈)整个思路还是比较清晰,能学到不少
有机会真的想用起来,是现代化的组件方案?
cva Class Variance Authority (opens in a new tab)
在看 shadcn/ui 看到了这个库,看目的是更好的组织多个 variant 的 className,并提供很好的类型,感觉是一个强化版的
classnames
,内置了clsx
(opens in a new tab)(tiny 的 classnames)还出了一个 cva 1.0 (opens in a new tab)?升级了一些新东西 (opens in a new tab)
The beauty of Finished Software (opens in a new tab)
a software you can use forever with no unneeded changes. 比如
ls
In a world where constant change is the norm, finished software provides a breath of fresh air. It’s a reminder that reliability, consistency, and user satisfaction can coexist in the realm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相比 MVP 型的产品,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是真的有魅力的
Potato's blog (opens in a new tab)
作者是 React team 的成员
这篇 blog 也挺有思考启发性的,讲的是作者对写代码的“哲学”思考
A worse trap to fall into is taking best practices at face value and applying that everywhere across your code without further consideration.
“We are simply never going to realize a state of software nirvana where everything is supremely satisfying. That’s an important emotional realization. The fundamental reward of an improvement process is the experience of betterment, not some mythical destination.” - Mark Slee (opens in a new tab)
Think Anything 一款 ai 搜索 (opens in a new tab)
Farm 前端构建工具 (opens in a new tab)
又是一个前端的 build tool 轮子,号称比 rspack 还要快,rust 写的
插件系统和 vite(rollup)兼容,作者是 wumi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