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Career

【职业】

前端升级之路 (opens in a new tab)

业务视角看前端,比较现实,挺有启发

别让自己"墙"了自己 | | 酷 壳 - CoolShell (opens in a new tab)

好文,建议所有人阅读

程序员如何把控自己的职业 | | 酷 壳 - CoolShell (opens in a new tab)

好文,值得反复阅读

加班与效率 | 酷 壳 - CoolShell (opens in a new tab)

效率的衡量方式

《Rework》摘录及感想 | 酷 壳 - CoolShell (opens in a new tab)

一个产品需求的研发流程是怎样的 (opens in a new tab)

快餐文分享,写的比较全了,符合大厂情况,适合职场新人看

演进:如何用练习快速提升技术 (opens in a new tab)

SMART 法则:

  • 具体的(Specific)即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在一周内用 Django 写一个博客系统,而不是用 Django 写个东西。
  • 可度量的(Measurable)即衡量是否达成目标,我们只需要能创建、查看、删除博客,那么我们就算完成了这样的任务。它可以用来不断地突破自己。
  • 可实现性(Attainable)即这个目标一定是可以实现的,不能实现的目标没有啥意义。与些同时,练习初期定下的目标不能困难。
  • 相关性(Relevant)即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我们练习 Django 是为了提高 Django 或者后台的技能。如果我们的大目标是提高前端技能,那么这个目标对于当前的意义并不是太大。
  • 时限(Time-based)即时间限制,如上面提到的一周内用 Django 写一个博客系统的期限。

【好文】时代 (opens in a new tab)

很宏大的角度从负利率的国债去看当今中国和欧洲/日本社会的发展情况

最终消费的动力主要来自三点: 1、孩子;2、年轻的女人;3、技术的更新迭代。

现在互联网技术风口耗尽了,整体格局也差不多了。现在互联网大厂连菜贩子的生意都抢,大部分行业跟餐饮业一样,一片红海。

那整个社会佛系了它不好吗?没这么简单了。比如作为富豪阶层却有大量的钱投资不出去,放手里通货膨胀贬值,存银行也不赚钱,最后想来想去,只好去追那些少数优质资产,最后把那些资产给追到天上去了。

“每一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给每个人发展的机会,才是最大的福利。

富人通胀,穷人通缩。

【好文】前端职业思考 (opens in a new tab)

职业方向思考

  • 前端出现的原因:前端只是用户与业务系统交互的窗口,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而出现的。
  • ”所以公司是一个相对大锅饭的组织,谁也不要给自己工作定价,大家都尽可能的打磨产品,月底按照合同约定给固定薪酬。这样做确实解决了产品长期发展的问题,但这套机制成熟后,尤其在大公司,刚毕业就去拧螺丝钉的同学很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解何为成本,没有成本概念,就难以想清楚为什么做事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或者觉得 ROI 这个词很高级,其实这个词一点不高级,只是公司将它屏蔽了,但如果这导致你做技术完全不考虑成本,只追求让你激动的技术细节,或者只做你感兴趣的技术方向,那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你做的事情可能也难以被业务认可。“

文章来自 github 前端精选周刊 (opens in a new tab) 看 issue 更新

2022.05.01 14:39:01

欧洲求职经历 (opens in a new tab)

是从阮一峰 weekly(Y22W18)看到的,作者是在欧洲毕业的博士生(应用数学背景、目标 ML 工程师)

他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的背景、面试的经历、和收到的一些 offer。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

Basecamp 的经验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Basecamp 是一直马了但还没读的《Rework》的作者的公司,youtube 的演讲分享了几个点,对于做一家公司/产品的一些建议,很不错。具体内容文章也有概述,视频值得反复观看

一些有共鸣的点:

  • 方言(dialect):产品和用户之间,产品和平台之间,各个角色之间是存在方言(信息差)的,如何去理解、尝试用不同的方言去和各方沟通?

做 tech leader 的 42 条经验 (opens in a new tab)

一些团队管理、设计、code review 的经验,马了以后再读!

the fg command (opens in a new tab)

fg 是 linux 的一个指令(foreground),将一个后台进程移动到你的前台 shell 中,作者用这个指令来比喻潜意识 -> 意识层面的过程,得以快速醒悟一些不好的潜意识习惯。

作者编程十年逐渐发现自己更多的是 typing 而缺少了 thinking,typing 更多的会形成一种肌肉记忆,而导致缺少 analytic thinking。一些方法:

  • 将自己的代码逻辑解释给他人
  • 问自己一些已有的问题
    • 遇到 bug
    • 写函数
      • contingent designs for errors like try/catch and logs?
      • preventive designs for errors like pre condition or assert?
      • Should the function name describe the purpose?
      • Do I add some suitable doc strings on functions?
    • 写模块
      • api 声明
      • 删除无用代码
      • ...
    • 集成/开发
      • 有没有写单测
      • 自动化脚本
      • feedback messages?

规划三阶段 (opens in a new tab)

一技之长

  • 深入栈内技术
  • 学习栈外技术(T 字型人才)
  • 工程能力
  • 带人做事(管人和带人的区别:管人是知道我不懂的领域他会,安排他做;带人是我懂这个领域,他不懂,我教他做的更好。学会提问,才能让人成长)
  • 业内影响力

独立做事

  • 独立交付
  • 独立带人
  • 独立做任务/生存

寻找使命

  • 实现自我价值~诗和远方

Engineer/Manager pendulum (opens in a new tab)

文章讲了当一个 manager 回到 engineer 身份可能会存在的一些焦虑:

  • 是否会失去之后当 manager 的资格?
  • 作为一线开发者会变得 rusty

以及对于这些焦虑的一些对策(鸡汤):

  • manager 能力(软技能)能在各个工作环节起到帮助作用,知道排序优先级、如何推进、如何沟通、提出建议...并且这些能力不会过期(对比技术来说)
  • 技术需要不断翻新,keeping your hands-on skills sharp,做 manager 也起码是 senior 开发者。
  • 爬得越高(职位)机会越少

摘录最后一句话,保持时刻学习和回顾!Maintaining your technical chops is a stellar way to hedge against uncertainties and maintain your optionality.

在工作中学习 (opens in a new tab)

工作效率

知识效率

好好学习底层的知识!

2023.04.04 20:51:42 +0800

前端已死? (opens in a new tab)

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 比他人涉猎更广,例如音视频处理、图形表现实现或者 Node 开发有较多经验;
  • JS、CSS 等前端基本功扎实,积累深厚,各种 API 特性了然于心,最佳实践信手捏来;
  • 具有设计审美或者产品嗅觉灵敏,开发的产品体验非常好,干活很细。(踏实靠谱,脚踏实地干活

给自己打打鸡血吧哈哈

2023.07.04 13:59:11 +0800

字节发展史(长文) (opens in a new tab)

了解我司历史,长文,收藏

2023.09.03 22:15:15 +0800

摘录来自公司内部大佬的文章内容

关于技术与商业的关系:只要工程技术水平在一个区间内(不要太拉胯),技术的好坏对商业发展不会有本质影响(并不是没有影响),这里的技术更多是工程技术而非底层基础技术,比如我们的前后端框架、研发流程、监控、搭建等这些常规体系,与之对比的是推荐算法、AI 等细分领域的基础技术(对商业有决定性作用)。再换句话说,对于一个业务团队或者做相关基建的团队,换一波人来做对业务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你可能会把这段话想的有一些消极,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个思考可以更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业务发展迅猛的时候不会自我膨胀,在业务发展平稳甚至下降的时候不会过度消极,更多思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可以把哪些事情做的更好以体现出自己的竞争力:代码质量更好一些、页面体验更好一些、团队氛围更好一些……

一期播客 muan 在 github 的经历 (opens in a new tab)

还是很有意思的,讲了 github 公司这几年的发展,从很扁平到微软收购之后的变化

公司一开始很喜欢做各种记录归档,消除新老员工之间的信息差(也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不会利用信息差进行管理)

又是一位大佬 muan (opens in a new tab)

2023.10.11 12:45:26 +0800

一个独立创造者的五年 (opens in a new tab)

Hawstein 成为独立开发者一路的经历

用了几年 Stripe,个人觉得,如果你要出海做 SaaS,支付服务商这一块,闭眼选 Stripe 就对了。

公司会越来越小,个体会越来越强。这是我坚信的一种趋势。

微型公司的极致就是「一人公司」,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个体就像传统的手艺人一样,全面参与到产品的各个环节。这正是我目前在践行的,并乐在其中。

Learn to sell. Learn to build. If you can do both, you will be unstoppable.

作者另一篇不上班的 613 天 (opens in a new tab),介绍了一个 indie hacker 的经历,值得借鉴

2024.05.13 11:47:30 +0800

玉伯:我的前端成长之路 (opens in a new tab)

三个关键词:全情投入守正出奇愿等花开

发展的支点杠杆模型

看完还是蛮有收获的,但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红利已经结束的阶段,在大厂死磕猛干,真的还能等到花开吗?

2024.05.17 16:12:57 +0800

字节跳动,“先进组织”的世界尽头(上) (opens in a new tab)

写的挺好的,细致的剖析字节跳动公司目前组织上的问题,内容比较多

卡尔·维克的混沌系统建构论为理论基础尝试解析字节跳动的成功逻辑及其组织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并就其糅合模式中不可避免的拼贴错位问题给出建议。

期待下篇...

2024.05.20 13:54:01 +0800

NocoBase 的创业故事 (opens in a new tab)

nocobase (opens in a new tab) 是一个 low code/no local 平台 saas 服务,开源 (opens in a new tab),这篇是他们 3 年总结分享,很不错

工作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不上班的第一年 (opens in a new tab)

《代码之外》 (opens in a new tab)播客的作者之一

2024.06.07 13:27:54

拼多多,理性组织的冷酷仙境(上) (opens in a new tab)

因为“机器”隐喻指向的“工具化”假设,“效率机器”被视为贬义词。其实作为更大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履行其身为工具的职责,实现其功能型目标。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其根源并不在于“公司是一台机器”,而在于“公司是一台功能失调、效率低下的机器”大多数人对职场心灰意冷,其起因也不在于“自己只是零件”,而在于“自己只是被错配的、不做功的、没头没尾的、弃之如敝的零件”

*效率原则,就是“使用较少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用公式表示是 ROI,最常见的误读,是将效率原则理解为减少投入 I,也就是节约成本或缩减开支。*

*另一种误读,是将效率原则理解为放大投入 I 以拉升回报 R,也就是通过不计成本地高投入博取高回报。“All in”、“编制预算无上限”,是不少大厂前些年的惯用套路。以“长期主义”和“压强原则”为名的高举高打,大多不过是“赌性”作祟。在资本可撬动的业务领域如果能持续撬动资本杠杆,就有机会赌赢;反之,则大概率会输。*

西蒙将组织定义为“是偏好、信息、利益或知识相异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协调行动的系统”,在组织中引发光折射效应的真正介质,是组织成员的偏好、信息、利益和知识差异。所有参与决策执行的组织成员,都可能基于自己的偏好、信息、利益和知识差异对基于组织目标而制定的决策加以修正,这些修正的结果经过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对组织整体行为产生影响。

*组织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一套组织行为导向系统,确保“在大部分时间、大多数成员在制定决策、处理问题和行动协调时以组织目标为背景”。*

*决策分层的依据是组织目的与其实现手段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可以理解为下层目的应该是实现上层目的的手段。*

*决策重心落在什么位置,主要取决于决策重要性和决策条件完备性,次要取决于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从决策贡献成果和决策损失成本两方面来判断,影响组织整体的关键决策,必然需要集权。将这类决策以激发组织活力的名义分散到基层,是不负责任地“转移负担”行为。*

与之相比,某些大厂的行为导向系统只能算是“散光型”——领导班子更替如走马灯,决策延续性无从谈起。